第九届世界刘氏联谊大会祭祖大典在台湾苗栗县举行
位于祖国东海大陆架的南缘,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的台湾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的台湾人口约两千三百万,姓氏约一千七百个,这些姓氏家族的根源主要来自祖国大陆。
很早以来,刘姓就是台湾岛上的主要居民之一。据日占时期1930年的姓氏抽样调查,在当时台湾的31003户193个姓氏中,刘姓人口占3.2%,排在第9位。1954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的不完全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台湾共有737个姓氏,而刘姓占当时人口的3%,仍排在第9位。据台湾文献委员会的最新人口姓氏调查资料统计,在今日台湾的2300万人口1700个姓氏中,刘姓仍占3%左右,人口约60多万,在台湾姓氏中排在第8位。
台湾刘姓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其次是广东和江浙地区。
刘姓进入台湾的历史,因典籍记载不详,明朝以前已不可考。有明确记载的刘姓入台,较早的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主要是随郑成功大军进去的,比较著名的有平和人刘茂燕、刘德龙等。这可视为刘姓迁入台湾的第1个高峰期。
清朝是刘姓入台的第2个高峰时期。据台湾中华文化基金会编的《中华文化百科全书》记载,康熙年间就有大批刘姓到台湾垦殖,如广东人刘志瑞徙台,居彰化河东社。乾隆年间又有广东人刘宗由林杞埔入垦鱼头堡,刘启东招大埔曾、何、巫三姓开垦今台中东势镇石冈、土牛庄等地,刘中立开垦栋东上堡社寮角,安溪人刘秉盛开垦今台北新店镇张北时七张等地。乾隆年间,还有刘姓始祖监明公派下第140代孙刘九朗公由五华渡海入台,定居新竹埔;第147代刘奇由长乐县鹧鸪镇渡海迁台,居中坜分移红毛田、新埔等处;第156代刘亨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平和县新安里率妻子渡海来台,徙居淡水县的新庄、中港厝,后裔还分居万华、基隆等地。
1949年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退台湾,大批刘姓家族也随之入台,从而形成了刘姓入台的第3个高潮。这批迁台的刘氏族人,大都对大陆故乡和亲人情有深厚感情,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解冻,这批刘姓成员在关注大陆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往往都热衷于续修家谱和回乡寻根问祖的事宜。
在台湾现代社会中,刘姓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人物。
南雄刘氏
先从南雄第一大姓刘姓来看,刘氏先祖迁入南雄的先后有60多族。迁入时间除极少数在宋末外,其余多在明代至清初。他们来自客家大本营赣南的信丰、龙南、兴国、南安、上犹、安远以及闽西的武平,约有一半则是先从赣南、闽西迁至始兴而后再迁入南雄。刘族散居于24个镇179个村,而多聚居于盆地中心的湖口、珠玑、黎口、全安、黄坑等镇,湖口镇刘氏占该镇总人口的16%,黎口镇、珠玑镇都占10%以上。
明代清初,特别是明嘉靖前后,始兴大批氏族迁徙南雄,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嘉靖前后,龙南一带盗寇蜂起,流劫乡村,始兴与龙南毗连,而又比较富裕,首当其冲,许多氏族不堪骚扰而向南雄迁徙。据《直隶南雄州志》载:“弘治六年,强贼李三奴剽掠始兴。”“正德七年,安远同寇流劫乡村。” “嘉靖廿四年冬,流贼逼郡城,肆行劫掠。”“卅五年十一月平明,龙南贼直达小东门,焚掠民家,势甚猖獗。”、“卅七年,龙南贼犯始兴石坑等处,知府章接御之,败绩,为贼所伤者数百人。”、“隆庆元年夏四月,龙南贼流劫乡村,知府周思文招抚归业”。在当时的情况下,南雄与始兴相对来说,南雄离龙南远些,而且是府治所在地,防御力量也强得多,因此,始兴不少氏族便很自然地来南雄寻找安居乐业之所。这是客家人祖祖辈辈在辗转迁徙中形成的本能。
五里山刘族始迁祖刘弘于清顺治间自闽西建宁县迁来,斜头下陈族于清乾隆年间自溪塘迁入。巨富叶廷荣于清乾隆末由乌迳迁人雄城经商。由此可见,早期于宋代迁来南雄城的氏族,虽历经七八百年,但在社会动乱时后裔多已外迁他处,在城人口不多。元代以后迁来城内的氏族来自四面八方,聚散无常,所以说南雄城无大姓巨族,而且多属客家民系。
台湾新竹刘氏
台湾新竹有一支开七公巨渊房清公支宗贵派刘氏。他们的族系是:1世刘開七→2世刘廣傳→3世刘巨淵→4世刘清→5世刘宗貴→6世刘文和→7世刘四八郎→8世刘百四郎→9世刘千五郎→10世刘英明→11世刘彥正→12世刘宗德→13世刘崇勳→14世刘元美→15世刘廷彰→16世刘觀海→17世刘天爵→18世刘台弼→19世刘士祿→20世刘可異(來台祖)→21世刘傳業→22世刘萬照→23世刘世盛→24世刘守科→25世刘錢娘→26世刘興典→27世刘德泉→
這一支刘氏是在康熙年間自廣東饒平遷徙渡台定居的。 來自台灣新竹的劉氏子孫劉星明,通过互联网請兴宁刘氏宗亲联谊会協助找尋目前在廣東那些地方還有四八郎公這一脈的裔孫們,希望能借你们的幫助完成尋根訪祖的心願。 经查2004年新编扬康《刘氏族谱》,现在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杨康乡以信卿公为始祖,涵头寨、弦歌都新寨、浮殿社石井乡、溪口乡、新安、石鼋头、澄海南洋,漳州漳浦等地有這一脈的裔孫們。
台湾柳营刘氏
据柳营刘氏族谱记载,台湾柳营刘氏从大陆迁台时期在明清之际。来台开基始祖名叫刘茂燕,是刘姓开派始祖刘监明的第153代孙、福建和平派刘氏的第20代孙。
刘茂燕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8年),卒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刘茂燕原籍漳州府平和县新安里上和社大坤乡,是郑成功手下的一名参军,当年在南京战役中阵亡。后来郑成功渡海来台时,对阵亡将士的孤儿寡妇非常怜恤,曾下令将大批阵亡将士家属同迁台湾。刘茂燕的独子刘球成,就是在这个时候奉命率领他的母亲蔡氏一同随郑成功渡海迁来台湾的。因此,刘球成实为柳营刘氏来台湾的第1世祖。
刘球成迁台后,最初与母亲蔡氏居住在台南南戏院。后移居麻豆打铁巷,到他的儿子刘汉、刘旭时,又定居于查亩营(即今柳营),后裔繁衍发达,成为台湾刘氏中的名门望族,时人称之为柳营刘氏。
柳营刘氏迁台后,到今天已繁衍到刘茂燕的第12代,也即刘监明的第164代孙。其传递世系如下:
刘茂燕--刘球成--刘旭--刘福--刘日纯(刘全)--刘东坡(思銮)--刘价藩--刘焜煌--刘湘潭--刘清井--刘宽仁--刘建廷、刘建良。
其中,第3代刘旭(1682-1758年),曾任宣威将军;第5代刘日纯官任奉政大夫,首创刘氏祭祀公业;第6代刘东坡饱读诗书,但不幸在渡海回大陆参加乡试时遇海难去世;第7代刘价藩的同辈兄弟有刘超群曾考取嘉庆举人;第10代刘清井,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台湾台南医院院长。本世纪柳营刘氏从事医学事业者很多,大都颇有成就,如刘清井的同辈兄弟刘枫桥,也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博士毕业。
柳营刘氏后来又发展到台湾各地,还有人迁居到日本、德国等国家。
台湾文山刘氏
据台湾《中国姓氏源流统谱》记载,台湾文山开基始祖刘尧福,为刘姓大始祖刘监明的第156代孙。该支刘氏在台湾已传6代,今天已到第162代。
刘氏来台世系如下:
刘尧福--刘桂--刘维神--刘金屋--刘阿添--刘松吉、刘松庆。
台湾嘉义刘氏
嘉义刘氏形成于明末清初,来自福建,以刘茂燕、刘球成父子为入台开基始祖。
据台湾嘉义《刘氏族谱》记载,嘉义刘氏开基始祖刘茂燕,福建大埤乡(今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大埤村)人,是郑成功手下的一员将领。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刘茂燕随郑成功北伐围攻南京,在战斗中阵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抚恤阵亡将士,派人到刘茂燕家乡,将刘茂燕夫人蔡氏和儿子刘球成接入台湾。刘球成母子起初居住在东宁、后迁查亩营,后定居该地,建立家业。刘球成有3个儿子,分为查亩营刘氏三大房,后裔极为兴旺发达,传到今天已发展到一万多人。
高雄仁武刘氏
据仁武刘氏族谱记载,台湾高雄仁武村刘氏的入台时间是明末清初,开基始祖刘成。
刘成原籍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二十四都,这支家族的世传郡望是"彭城郡",至今仍自称为彭城刘氏。渡海来台的原因大约是随郑成功的部队抗清入台。
刘氏家族以种稻起家,后来家业兴旺,富甲一方,成为台湾高雄县仁武村的名门望族。随着家族的发展壮大,仁武刘氏有一支族人还播迁至台南县的永康,而且在那里同样基业雄厚,堪称望族。据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到今天已经繁衍为数千户人家,族人踪迹遍及台湾全省各地,但仍以仁武和永康两地为大本营,族人世代聚族而居。
仁武刘氏修撰有自己的族谱,并在仁武村仁春巷建立了刘氏宗族祖庙--长春祠。这是一座规模宏伟的有江苏风格的传统建筑,有三正房,三落院,左四右五九间侧房,称为"三房九龙"。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刘氏家族都要在"长春祠"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和宗族联欢活动。
台湾枋寮瑞阁刘氏
瑞阁刘氏形成于清中期,来自广东潮州,渡台时期是在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刘延转入台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受姓第1世大始祖。
据今人台湾刘天桢先生所编《瑞阁刘氏家乘》记载,瑞阁刘氏属于中山刘氏大宗中的客家刘氏一派。开基始祖刘延转,原籍广东省潮州府饶平县扬康乡,是开姓大始祖刘源明的第158代孙、客家刘氏入粤大始祖刘开七的第22代孙、广东潮州扬康始祖的第12代孙。
据族谱记载,当年客家人入粤大始祖刘开七生子刘广传,刘广传生十四子,其中第四子刘巨渊因乱世从福建宁化县迁到福建上杭县苦竹村。刘巨渊生八子:刘滤、刘沄、刘清、刘瀣,刘澄、刘洤、刘沧、刘深。刘清居广东大埔,他的儿子刘祥富,居广东大埔松柏坑,又生八子,分居江南各省。刘祥富生子刘承信。刘承信的第3个儿子刘四十九郎,原居海阳新安寨,后移居石井,生一子名叫刘建阳。刘建阳官至颍州通判,又从石井移居广东潮安溪口,成为溪口刘氏的开基始祖。刘建阳的曾孙刘信卿,又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溪口迁到饶平扬康乡,后裔形成扬康刘氏。刘信卿的第12代孙就是入台始祖刘延转。
清朝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年),入台开基始祖刘延转(字学悟)兄弟3人随母詹氏自潮州扬康乡渡海迁台湾,落籍台湾省淡水厅盐水港(今台湾新竹香山)。登陆台湾后,刘氏兄弟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开垦荒地。此后,大约在公元1790年,刘延转又举家迁入新埔枋寮,后裔世代居于此,形成台湾刘氏的一个重要支派--新埔枋寮刘氏,又称瑞阁刘氏。
枋寮刘氏到今日,已传到入台开基始祖刘廷转的第20代,人口发展到三千余人。刘氏族人主要集中在新埔,广泛分布在全台湾各地,从事农、工、商、学、政各种行业。
台湾联合大学副教授、台湾刘姓宗亲会总会理事刘焕云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台湾网刘莹摄)
中国台湾网9月26日消息 日前,2014年海峡两岸刘氏宗亲交流论坛在台北举行。两岸姓氏历史专家,宗亲代表及政商人士约100位嘉宾参加了论坛,就刘氏的起源及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台湾联合大学副教授、台湾刘姓宗亲会总会理事刘焕云出席活动并做了“刘氏在台湾的起源及发展”的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就刘姓而言,台湾各地都有刘氏族人移垦,明郑时期(1661-1683),福建平和大埤乡人刘求成随郑成功渡台,入垦今台南柳营。其后,各地区刘姓族认陆续到台湾移垦。
根据杨绪贤在《台湾区姓氏堂考考》以书中记载,刘姓到台湾移垦之来源有:
一、来自福建省者
〈一〉来自漳州府者:
平和县:明郑时期,刘茂燕之子求成,随郑成功入台,出居今台南市,后移垦柳营,为当地望族。乾隆中叶,刘享入垦今台北新庄,分传基隆市。
南靖县:雍正年间,刘贯入垦今新庄。乾隆初期,刘塔入垦今南投。干隆中叶,刘士江入垦今台北市松山、内湖区,分传基隆市;刘秉高、刘籴兴入垦今台中市,分传苗栗苑里;刘一符入垦今彰化员林;刘仪忠今桃园龟山。嘉庆年间,刘秉嵩入垦今宜兰头城。
〈二〉来泉州府者:
南安县:永历二十五年,刘传与刘侯成合垦今嘉义六脚。
同安县:明郑时期,刘二正入垦今高雄大湖、湖内、分传梓官。乾隆年间,刘葵入垦今台南学甲彭城里。
安溪县:康熙末叶,刘厚、刘绳突入垦今彰化溪州。乾隆初叶,刘世知入垦今彰化花坛。乾隆五十年,刘秉盛入垦今台北新店。
〈三〉来自汀州府者:
永定县:乾隆五年,刘文科入垦今嘉义大林,分传嘉义梅山。
二、来自广东省者
〈一〉来自嘉应州者:
五华县:刘巨浪派下:康熙末叶,刘奇生入垦今新竹市,后裔移垦新竹新埔、新丰。嘉庆二十三年,刘鸿闰先入垦今桃园杨梅,后移垦新竹竹东;刘康宁偕弟杨宁入垦今新竹芎林。
梅县:1、刘巨浪派下:雍正年间,刘开倬先入垦今台北淡水,后移垦桃园芦竹,分传中坜、杨梅。2、刘巨源派下:乾隆初叶,刘逍遥入垦今苗栗镇。3、刘巨河派下:乾隆中叶,刘云展、刘伟芳先后入垦今屏东万峦。
平远县:刘巨河派下:雍正年间,刘子柱先入垦桃园龟山,后移垦竹东;刘京琏、戊芳父子先入垦今龟山,分传中坜。乾隆初叶,刘怀莞、刘通拔入垦今苗栗公馆;乾隆末叶,刘定安、定常、定宏、定宝、定守五兄弟,先入垦今台中丰原,分传台中东势、苗栗头份。
蕉岭县:巨河派下:乾隆末叶,刘祺补入垦今台中潭子,分传东势;刘楚云入垦今苗栗铜锣,分传南投草屯。嘉庆十二年,刘富龙入垦今杨梅,后移垦头份。道光年间,刘新麟入垦今公馆。
〈二〉来自潮州府者:
饶平县:
1、刘巨渊派下;康熙末叶,刘名珍初居今台北八里,后移垦中坜,分传竹东。乾隆初叶,刘授臣入垦今丰原、潭子,分传东势。嘉庆年间,刘神堤携侄可亮等,入垦今新竹关西,分传中坜。
2、刘巨渊分派石井房:康熙末叶,刘中孚入垦今中坜;刘颖德偕三弟大愿、侄可清分别入垦今新竹、中坜、东势,分传云林斗南;刘明心、光直、明义兄弟、入垦今芎林。雍正年间,刘可策、刘英雅入垦今竹东;刘可仲、可岁兄弟入垦今新竹竹北;刘光祖入垦今竹北,后移垦新埔;刘可佑入垦今芎林。乾隆初叶,刘万金入垦今大林;刘石进入垦今新埔。乾隆中叶,刘光袍、光柑兄弟入垦今台中乌日,分传丰原;刘汉杰先入垦今八里,后移垦台北士林区,分传新竹湖口、新埔。
3、刘巨渊分派杨康房:康熙末叶,刘廷魁入垦今彰化员林后移垦台中石冈;刘廷皎入垦今台中是西屯区,分传丰原。雍正年间刘宁厅入垦今员林:刘宁堂入垦今彰化田中;刘延转、延臼、延楹兄弟入垦今新埔,分传台北地区。
4、不详派别:雍正年间,刘延皦入垦今丰原。嘉庆中叶,刘阿满、刘奕元入垦今东势,刘奕元后裔移居苗栗大湖。
大埔县:
1、刘巨湶派下:乾隆中叶,刘大郎入垦今台北市松山区,后移垦芎林,刘思敬入垦今苗栗造桥。
2、刘巨波派下:乾隆初叶,刘儒俊入垦今新竹。
3、刘学箕派下:康熙五十年,刘元龙入垦今台中神冈,后移垦石冈。
4、刘巨渊派下:雍正十二年,刘士秀入垦今东势。刘士朝移垦公馆。刘凤孟移垦新社水底寮,刘三运移垦石冈。
丰顺县:刘巨湶派下:雍正年间,刘恭而入垦今苗栗县。
〈三〉来自惠州府者:
陆丰县:
1、刘巨渊分派杨康房:雍正年间,刘延章初居今台北新庄,后迁新埔。
2、刘巨汉派下:乾隆中叶,刘恩宽入垦今苗栗西湖
除了上述知晓来源者外,还有来自广东,不详府别者:乾隆四十年,刘承知兴筑金芎林高枧圳;四十六年,刘中立入垦今石冈。嘉庆十四年,刘振文入垦今东势;二十年,刘半立入垦今台中新社。也有不详省别者:乾隆二十三年,刘宗入垦今南投竹山;四十九年,刘子锡、子顺兄弟入垦今新竹香山。嘉庆三年,刘贻元入垦今宜兰头城、礁溪;十九年,刘得昌入垦今柳营;二十四年,刘秉项入垦今台中东势。刘姓移垦台湾者,以刘开七派下居多,依其祖籍,有来自福建省者有:漳州府之平和县、南靖县,泉州府之南安县、同安县、安溪县,汀州府之永定县。又来自广东省者:如嘉应州之五华县、梅县。
刘氏后裔在台湾繁衍数代后,到1979年时,总人口约547,934人,为台湾地区第八大姓。使用的堂号有: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长沙、河南〈以上系郡号〉、藜照、德馨等,以彭城为最着。所建立较大之宗祠有,新埔镇、芎林乡、东势镇、万峦乡各有刘氏宗祠一座。
大约1980年代,全台各县市之刘氏宗亲会纷纷展开编修“刘氏族谱”之工作,例如:1983年中坜市刘氏宗亲会族谱编纂委员会巨汉公派下耳孙刘明双,所编之“传家之宝─刘氏大族谱”。此本刘氏族谱,对全台刘氏宗亲起了启发作用。新竹县刘氏宗亲会即在竹东分会长刘金平的引介下,聘请了任职于中华学术院谱系学研究所暨台湾省各姓氏历史源流研究发展学会之庄吴玉图,担任策划及总编辑的工作,并成立“刘姓大族谱编辑委员会”,在新竹县刘姓宗亲会理事长刘守金的督导下,依据新竹县刘姓宗亲会会员的族籍资料,加以搜集列撰,并到台湾省各地寻访刘氏宗亲,网罗相关谱谍信息,再加以排比爬梳,历时三年,终于在1986年九月,编纂完成“刘氏谱谍”,或称为“刘氏大宗谱”,又称为“彭城堂刘姓大宗谱”,第二年又再增补编印。其后,1988年台中县的元龙公派下刘氏谱谍、1987年苗栗县士朝园刘姓后裔的“刘氏大族谱”。上述这些族谱,有些是根据新竹县所编的“刘氏大族谱”再加以增删而成。2006年十月,桃园的刘仁钟又根据“刘氏大宗谱”,再续编成“彭城堂刘氏渡台始祖大族谱”,可说踵事增华,增加许多来台世系资料,对刘氏族人寻根问祖有重大之贡献。
当前,大陆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际,可以看出实现中国梦将为世界带来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修谱与寻根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从原乡各地移垦台湾竹的刘氏宗族,在定居之后,建立家业,编修族谱,展现亲情联系与原乡意识,乃基于华人深厚的宗族意识与文化意识。今日许多台湾人甚至海外华人纷纷成立宗亲会,集合同姓人士,不论亲疏,不分派别,建立宗祠,编修族谱,以联络族人感情,弘扬祖德宗功,团结互助,发扬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
正如诠释学大师高达美认为,真正的传统是活生生的,并非仅止于过去,却要立基于过去,进而条理现在,迈向未来的意义传承与创造。又如黑格尔所说,历史构成了一个吾人可以感谢的传统。赫尔德也说:“传统通过一切因变化而成为过去的事务,结成了一条神圣的链子,把前面的创发传给我们。”经由修谱与寻根,得知传统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其源流越远,就扩散的越大,中华文化亦然。
刘氏族人可效法族谱数字化上网,学习上杭族谱馆与上海图书馆家谱上网的构想与的做法,方便海内外更多刘姓族人上网检索。刘氏宗族后人,部份成员陆续返回祖地祭祖,甚至请专人到祖地寻找族谱,将大陆寻来的族谱,与台湾的族谱相对照,发现一些错简,其真象有赖更多之族谱加以考证。
无论如何,刘氏广传公后裔,移台已近300年,其文化意涵与所展现之宗族意识,正可诠释台湾人特有的宗族意识与族谱文化特色。期待在台之刘氏宗亲会组织团体,或原乡之派下子孙,能够继续寻根认祖,遵循先祖之志,为保存与发扬中华文化而尽力。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国台湾网、平顶山市刘氏文化研究会和旺旺中时传媒集团、台湾刘氏宗亲会总会共同主办。本届论坛是为凝聚两岸民众的血脉亲情,链接两岸刘氏的宗族情谊,整合两岸姓氏宗亲团体力量,促进刘氏宗亲共同发展而搭建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中国台湾网 李典典)
弘扬刘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
四海一家,天地一刘。
打造刘氏宗亲沟通、交流平台。
祝福刘氏宗族薪火相传、英才辈出、经邦济世、共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