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09:00-18:00)
400-0512-040

湖南省第八次刘氏联谊大会举办地——龙潭简介

时间:2016-03-10 阅读: 飞毛腿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龙潭简介之一

 ,是怀化最出名的历史古镇之一,因“潭中有龙”的故事得名,是抗日名镇。始建制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置龙潭堡。明清为龙潭巡检司,民国2年(公元1913)设初置龙潭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建龙潭公社。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其中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27亩,总人口30162人。龙潭山清水秀,幽幽架枧田,发溆水之,巍巍凉风界,立群山之巅成就龙潭的自然风,故有号称湖南第二条金鞭溪的米粮洞自然保护区。相传三国诸葛亮平“南蛮”时所筑的“诸葛城”遗址就在镇上,故俗有“诸葛堡”之别称。文物古迹较多,有清同治皇帝亲笔题写的百岁坊;有全国保存完好的百年氏族书院;有以泥塑和壁画著称的古寺庙、古祠堂、风雨桥、牌坊、古民宅等古建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现在龙潭有很大的发展。通了高铁,有山背梯田和阳雀坡旅游风景区。土特产有糍粑、腊肉、豆腐,曾经是朝庭进贡的贡品,称龙潭的老三宝。现在的葛粉、蛇棒、王蛤蟆称新三宝,是畅销全国的绿色食品。


龙潭简介之二

湘西大会战及弓形山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龙潭当代最著名的是抗日的“湘西大会战”,现存弓形山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1945年春,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在溆浦龙潭打响。当时日寇集结了数万兵力,进犯湘西雪峰山一带,旨在争夺芷江机场,史称“湘西大会战”。战斗进行得极其惨烈残酷,中日双方肉搏鏖战28昼夜。湘西大会战后,日军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为感念全体将士打出了国威,在龙潭弓形山上修建了抗日阵亡烈士陵园。

龙潭是雪峰山腹地一块难得的山间河谷地,有21座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的将其铁桶般围住,只有几处险峻关隘与外界相通,“龙潭司”是当时连接湘中、湘西的一个经济重镇。所以,龙潭在湘西会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45年4月,盘踞在湘东、湘中的日军出动8万兵力发起“芷江攻略战”,旨在夺取芷江机场,进窥黔蜀,吞并大西南。国民党军队以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为主力,利用雪峰天险进行阻击,史称“湘西会战”。我抗日军民“一寸土地一寸血”,奋战两个月大败日军, 迫使其停止攻势,进而于同年8月在芷江七里桥投降。龙潭战役就是湘西会战中最为关键的一次战役,是八年抗日决胜战。此战役以龙潭为主战场,包括相邻隆回、洞口境内相关连的战事。

1945年4月9日会战开始,日军分左、中、右三线犯进,左线由广西边境向新宁、绥宁方向犯进;中线以116师团为主力约3万人由邵阳沿“湘黔公路”向隆回、洞口方向犯进;右线由湘潭、邵阳等地向新化、溆浦、辰溪方向犯进。表面看日军右线有侵袭溆浦桥江机场的企图,于是我指挥高层将驻守龙潭的47军51师(代号“文昌部队”)调住溆浦应急。谁知,右线日军只是虚晃一枪,文昌部队刚撤离龙潭,日军中路116师团“泷寺联队”加上炮兵、特种部队约5000人(见1955年5月《湖南档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隆回小沙江抄小路向龙潭急进,并占住了龙潭青山界险隘和鹰形山及圭洞附近的松林高地,圭洞距“龙潭司”不足3公里,情况十万火急。好在文昌部队回应也极为迅速,17日下午6点泷寺联队的先遣队才到达圭洞,文昌部队晚上10点就回到龙潭,并很快占据了龙潭外围的主要战略要地;同时我隆回小沙江守军给后续到达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并堵住了退路。这样,泷寺部队反而被中国军队包了“饺子”。泷寺联队自投罗网不说,更重要的是牵制了日军116师团主力。泷寺联队奇袭龙潭是为了开辟据点接应主力,谁知4月25日前后其师团主力陆续赶到洞口山门、渣坪一带时,泷寺联队已伤亡过半,危在旦夕,这样不但帮不了忙,反而成了主力部队的包袱。殊不知龙潭与洞口山门之间只有一条名叫“马颈骨”的8公里长的陕谷可以通关,最窄处只有1米多宽;而且,我文昌部队及19师和63师早在“马颈骨”两面山上设下埋伏。这让敌军主力救也不行不救也不行,最后只好横下心来下令133联队及辎重兵联队等“全力营救”。这样从1945年5月7日到14日,使营救和被营救的日军在穿越“马颈骨”的过程中伤亡更为惨重,仅1945年5月13日就有2500人被击毙,其中泷寺联队包括联队长泷寺保三郎在内被打死1300人。当地群众多年以后到“马颈骨”砍柴打猪草时,日寇枯骨及军刀等遗物俯首可拾。据日本《中国派遣军编织》记载:包括救援部队在内日军“进军龙潭兵力共15029人,战役后只剩216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出逃日军还惊魂未定,我74军和100军以四个师的兵力乘胜出击,从四面八方将日军116师团残敌全部包围在洞口山门、石下江、竹蒿塘之间的狭小坪地,并层层封锁了后路,然后进行截击。由于日军中路受到毁灭性打击,左路和右路不能首尾照应形成合力,使日军布下的南北近200公里长战线很快土崩瓦解。1945年6月7日,“湘西会战”结束。据国民党“军史”资料,整个会战共击毙日军12498人、伤23307人,中国将士殉国7737人,受伤12483人,八年抗日最后一战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

墓志:

千秋铭志,彼狡者寇,坠我百城,百城可坠,众志不倾。

龙潭寸隘,屹不我争,逐隘之岩,我气愤盈。

成师已出,誓死不生,刈寇如草,曾不闻声。

寇血既沥,我尸亦横,敛骨山巍,以聚英灵。

国殇雄鬼,化为长庚,千秋万岁,仰莫与京。

 

龙潭简介之三

龙潭传统文化


一、龙潭鹅颈龙灯

        鹅颈灯主要流传在龙潭镇金燕村、两丫坪镇北斗溪等地,全国“独一无二”。鹅颈灯是用竹篾编织而成,龙头高2.33米,宽1米,龙身共两节,每节8尺,龙尾1米,龙身、龙尾合计33米。龙头与龙身断开,用七彩纸包装,全身置放蜡烛,龙身用白布包裹。鹅颈灯龙头由三人换舞,前面配有宝灯、牌灯、蚌壳灯,由一人舞动流星在前开路,疏散人群。活动季节主要是在正月,庆元宵、驱虫蝗、祈求五谷丰登。鹅颈灯必须配有两班人马、两个龙头,每个龙头配三人,龙身与龙身断开,而龙身与龙尾相连,后配吹打队,伴奏音乐以龙灯钹的《十样景》为主,由当地长老组织,由牌灯通知各家各户,舞到哪家,主家要用鞭炮迎接,由牌灯通知下一户准备,如此类推传递。

二、龙潭蚕灯舞

蚕灯舞,极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龙潭镇、小黄沙、竹园一带,是聚居在此地张姓家族的族灯。解放前每年春节举行灯会,龙潭街上千人聚会,热闹非凡。各大姓不论远近,都要把本族的灯舞到街上表演,其中尤以小黄沙张姓人的“蚕灯”别具一格,在此地享有盛名“蚕灯”形似成熟期春蚕,内用竹篾织成几十个大小不同的圆圈做骨架,用绳子连接起来,分头、身、尾三段,外用白布蒙成,蚕身腔内点蜡烛,全长约5米。蚕身能伸缩活动,吞口张大,口含红珠。舞时以三男合舞一串灯,两串灯为一组(一组灯共6人),组数越多,舞起来画面越美。出灯之前,先在村中禾场坪地向空中放出“孔明灯”数盏(该灯是用竹篾织成的一种圆形灯,外糊皮纸,内置易挥发的樟脑和食油混合制成的蜡烛,点燃后直冲天空,可在空中维持半小时之久,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发明)。灯升起后,整个村子顿时大放光彩,男女老少,欢腾雀跃。邻村的人们看见天空升起了“孔明灯”,知道张姓的“蚕灯”开始表演了,于是家家放起鞭炮,迎接“蚕灯”。“蚕灯舞”生动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春蚕那种雍容的神态和娴静的生活习性。灯舞中“双关门”,“礼节舞”、“太极图”、“蚕灯缠腰”、“拜四门”等舞蹈动作,就是从春蚕平时躯体的扭转、抖头、昂首挺立相互纠缠等神态中提炼出来的。“上路舞”、“双蚕上树”、“双蚕过桥”、“双蚕吃叶”等动作,则是取形于春蚕寻觅桑叶时的神态。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必须彼此配合默契,一丝不苟,使表演做到动静有致,连贯自然,神形兼备,给人一种典雅纯朴,情趣盎然的艺术享受。夜间“蚕灯”在田埂上行进,远远望去,一串白色蚕虫在夜幕中蜿蜒游动,十分壮观。特别是几十串“蚕灯”云集在广场表演“上桌”、“上树”时,这种奇异的蚕灯队阵图,可将人带入梦幻似的境界。它富有神话般的浪漫色彩,在民间舞蹈中是罕见的,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创作的智慧。“蚕灯”的音乐主要是用当地的民间小调“十样锦”以及锣、钹、鼓三样为主的打击乐器,配以唢呐,节奏明快,清晰悦耳,富有乡土特色。


三、崇实书院

 崇实书院:为龙潭吴姓人所创办的书院。这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书院,是现今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百年氏族书院,古书院的布局是遵古制而建,前为柳塘、呈半圆形,两侧各开正面,门楼古朴典雅、飞檐翘角,两门由矮墙相连,内为花园,园中古桂成荫、芙蓉依墙,墙上嵌有多块记事碑,其中的《延陵宾兴记》,记载了瓜代吴姓氏族赞助科举赴县试、府试、乡试、会试考生员的许多规定,它是研究古代氏族教育的重要资料。自前厅至阁廊、上悬举孝廉方正、谌百瑞手书“大学之基”的匾额,两侧厢房为学生授课的地方,后厅原供有孔圣人像。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5年)因学生增多而改为楼房,废科举至今,这里一直还是学校,从这座百年书院的身上,展出昔日科举制度的辉煌一面。(举孝廉方正——相当于当时的“进士”)。

四、龙潭影视《湘西诡战》

《湘西诡战》是导演张少军携主演王小毅、黄白露、肖轶、朱来成等主演出席,香港著名演员徐少强老师,实力派演员宗利群老师指导拍摄的抗战片。该片取景均来自山清水秀的龙潭镇,亦是导演张少军倾心力作。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吴家村村民吴振堂等人抗击日军的故事,与以往抗战片不同的是片中加入了惊悚元素,将“湘西赶尸”、“巫蛊”等当地的神秘风俗与故事相结合,独具特色。是国内首部抗战题材的惊悚电影,开此类型电影之先河,值得观看。另一亮点就是取景全部来自当地山林、悬崖、竹屋等,独具边城风情,美不胜收。

 

龙潭简介之四

龙潭故事

一、龙潭的故事

在龙潭坊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龙潭营盘山顶有一座古庙,古庙的山下脚下有一潭,潭不大,却深不见,潭水常年不干,究竟多深,无人敢探。传说潭里有一条修练了千年的巨龙,可化身人形。

庙中方丈,养一雄鸡为伴,晨钟暮鼓,春去冬来,修得道骨仙风。一天傍晚,突有一英俊书生到访,方丈见此人非凡身之胎,心悦。奉茶寒宣,琴棋书画,远古今事,天文地理,样样精通。遂对弈通霄。两相心悦。之后,书生常来寺庙,或对弈,或谈古论今,而成故交。

朝夕相处,老方丈却发现书生似乎身有重疾,遂问之。书生言:确有一疾,一直潜身,总是治不好。方丈说:可否信我一试。书生说:然,果能治好,自当感恩佩德,永世无忘。遂约定次日傍晚时分,过来治病。

次日傍晚,蓝天碧日的天空,突然就黑了下来,一阵狂风撼动山林。方丈掐指一算,便静坐大殿之中。须臾间,见空中一巨龙腾空而来,落于殿外,一个巨大的龙头,从窗口伸进大殿,老和尚起身围着龙头转了几转,发现龙的鳃叶里有一条巨大的蜈公。知是所患,遂唤其公鸡将蜈公吃掉,龙腾空而去。次晨,书生来庙拜谢,说:本是潭中之龙,早欲去洞庭,只因身患此疾,固误行期。今疾愈,当赴洞庭。大师大恩,晚生愿造三千担粮田为报。方丈百般推辞,说:出家之人,无欲于身外之物。 举手之劳,无须圆报。书生坚持说:高僧是修成佛性之人,不求物欲,晚生所造粮田,可以留做庙产,亦可赠予百姓,供一方生养,也算是我为此地做一善事。老方丈方答应受之。

瞬间,天空就狂风大作,乌云滚滚。倾盆大雨,洪水巨浪一个紧接一个涌来,宛如天崩地裂,越涨越高,眼看要漫过寺庙第三级台阶,老方丈望着惊世骇俗的场景,吓得神魂出巧,不知所措之间,敲响了庙钟。龙听到庙钟响起,瞬间风停雨歇。洪水也很快退去。只见得山门前原来的丘土


荒草山坡,变成了层层梯田,真是倾刻间,沧海桑田。但在东边却还有很大的一块面积半边是田,半边是荒丘。这时书生飘然而来,问:大师怎么突然敲响庙钟?老方丈茫然无对。书生说:很是可惜了,还有一片田没有造好,既是天意,只好如此了!又说:生当去洞庭,就此告别!但求大师赐庙中一物,以作睹物思恩。老方丈说:寺庙无珍物,生随意取吧!到洞庭当造福百姓,老纳在此天天给您念经祈福!龙辑首,腾空而去。方丈回到寺庙,没有见了那口钟,知是龙带走了。

常德人也传说,很久很久前,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天空一声巨响,人民觉得山摇地动,以为发生了地震,早晨起来才看,山上多了一口巨钟,谁也搬不动,当地人不知从何而来,故叫它“飞来钟”。 据说飞来钟越传越神奇,不论是哪个地方的人都敲不响,只有溆浦龙潭的人才可以敲响它。飞来钟在德山千百年来,已经成为当地一大景色。

远古的故事,龙潭,龙潭,因潭中有龙而得名。

二、紫云宫故事 
据传,明初朱元璋手下有大将,姓韩,跟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勋,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称帝之后,就把龙潭这块地方赐封给他,这就我们溆浦的韩氏始祖韩文公。韩文公本是中原南阳郡人,膝下四子。奉诏后便携妻带子南下湖南。一路昼行夜宿,跋山涉水。一天傍晚,来到洞庭湖畔。此时正是金秋时节,湖面碧波浩荡,渺无涯际,晚霞潜影,莹光涌动,美丽迷人。可惜韩文公出身武将,不懂得赏风惜月。见天色已晚,水面无船。便安排手下,造饭宿营。待到次日再行。

次日,文公购得几艘渔船,装了家什和马匹,一字排开,扬帆启航。晨曦中,清风习习,雾露漫漫,船队自北南行。到了正午时分,船队行至湖心。秋阳当空,远眺隐隐可见君山。突然间,乌云滚滚,遮天敝日,狂风大作,掀起波澜巨浪。韩文公虽身经百战,船在湖心,风越来越猛,船只几次险被巨浪掀翻,文公对此也不知所措,心想难道一家人就这样葬身湖底。但又无奈,遂谓然长叹“老天灭我,命休矣!”。

文公手下一谋士对文公说:“主公莫慌,这定是妖孽做怪。昔闻三国,武侯出祁山,渡黑水河亦遇此事。时武侯杀猪羊祭之,以其污血泼于河面,安其河中随其战死之冤魂,方得息。武侯平安归蜀后,念及黑河之事,罢战数年,治国安民,使蜀得以复兴强大。属下闻,昔时杨幺兵败洞庭,遭岳飞剿杀于此,此后洞庭湖便屡有怪事出,主公何不效仿武侯,以求平安?”文公从言,即杀马祭之,并对天宣誓:如能平安渡得洞庭,顺利到得龙潭 ,定修祠建庙,供奉杨幺将军。誓毕,即风停雨散,波澜不惊。文公一路平安抵达封地。
文公到达龙潭后,兑现其言,在圭洞开宗建庙。庙号“紫云宫”。庙中所供,便是杨幺,也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杨泗将军。自明洪武年间至今已四百余年,历年香火不衰,子嗣供奉。如今的紫云宫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

三、老实人的故事

老辈相传,龙潭有一个老实人的故事。故事说,龙潭之龙,去洞庭湖后,日夜挂记着故乡。一天,有龙潭盐商去巴陵贩盐。晚上投宿客店,与一持龙潭口音的年轻书生相遇,两人相谈甚欢,互诉乡情。次日离别时,书生取出两个象鹅蛋样的东西交给盐商,嘱他回龙潭后,将这两个蛋放寺庙脚下的深潭里,并一再叮嘱,千万别弄破了,一旦破了就前功尽弃。盐商一一答应,并承诺:一定妥善保管,完好无缺带回龙潭。盐商是个非常实诚之人,心想受人之托,责任重大,一定要万无一失的办好。书生走后,他手捧两颗蛋,心里犯了难。心想,我回家山高路远,挑着重担,一摇一晃,这东西又容易弄破,在路上万一弄破了,我岂不是辜负了人家的信任和重托。有什么好方法,能保证万无一失的不破呢?拿衣服裹着、拿纸包着,万一摔了,挤压会不会破?整整想了一个晚上,有很多的设想,总觉得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天明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兴奋地烧了一锅开水,把蛋放到锅里煮熟,然后用纸包了,再用衣服裹好,放到皮箩,一路小心翼翼地带回龙潭。并按书生嘱咐把蛋放到潭里。由于龙蛋被煮熟,放到潭里,也孵化不出龙来,从此龙潭的潭里便没有了龙。但龙潭人就实诚守信,朴素无华的品质却相传至今——这就是龙潭老实人。

[责任编辑:weiqun]

[发表评论] [收藏本页]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