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刘氏名人堂>刘氏文化

        刘累是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是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被省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刘姓始祖。据《左传》、《史记》记载,刘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间,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为刘氏始祖

    简介

        黄河中下游华夏民族夏代,夏帝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就命刘累养龙,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后来一龙死,刘 累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因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因惧怕龙死之事暴露,,遂迁到中岳嵩山南侧的尧山(大龙山,又名石人山)东麓,河南鲁山县昭 平湖地区(今河南鲁山),在此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此,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成为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古缑氏县今属河南洛阳偃师县,辖境西南有地名刘聚,相传是他养龙时所居处。

    传说

    尧之裔孙

        刘累,尧之裔孙。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御龙于豢龙氏。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 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这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后因一雌龙死,累把龙肉加工成美食,送给孔甲吃,孔甲享用后,感到 味道鲜美,又向刘累求食,刘累怕死龙事发,孔甲追究问罪,便于约公元前1873年,刘累便迁徙到尧山(大龙山)东麓,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隐居,隐匿了原来 的名字,改称“丘”,人称“丘公”,称隐居的地方为“邱公城”。孔甲知道后,不再追究,丘公改为刘累,刘累族人遂改姓刘氏,中华刘姓遂刘累繁衍生息。早在 明代前,后人把邱公城附近的耿集镇(古称竹峪寨)雅称“豢龙故里”,又在西寨门迎门额上镶刻“豢龙故里”门额石记之。刘累终卒于今河南省鲁山县邱公城,葬 于邱公城东北30米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筑昭平湖,刘累墓便没于昭平湖中。

    族谱记载

        刘累公(聚义公长子),字华美,生于夏廑帝三年癸未(公元前1898年),刘氏族谱中为刘氏十八世祖,卒于夏桀三十一年癸酉(公元前1845年)享寿壹 百一十一岁,(一说累公享寿一百零七岁,又一说累公寿八十四岁)。公诞生时,两手握拳凡三年。张开时两掌现龙纹,并有文在手曰: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 公学扰龙於豢龙氏,十岁能扰龙。夏孔甲帝时天降二龙于朝.雌雄各一,帝令累公饲养,公能饮食之,帝嘉,于孔甲三年甲辰(公元前1877年)晋封累公为右丞 相,并御批赐累公为御龙氏。孔甲七年戊申(公元前1873年)一雌龙死,累公潜醢以食王,王使求之。公恐惧,带领家少奔鲁(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避祸,时 年二十六岁,遂迁于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安家置业。

    刘累墓

        刘累墓于平顶山市鲁山县城西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昭平湖景区附近,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尧山(又名石人山,古称大龙山)东麓。 207,311国道交汇于此,在鲁山县城乘坐鲁山至石人山、江河的汽车沿311国道行驶10公里即可到达昭平湖景区大门,再顺沿景区大道东北方向0.2公 里到达刘累墓,刘累墓距刘氏与龙文化碑林0.2公里,紧邻刘累祠。

        刘累墓、刘累祠、刘氏与龙文化碑林共同形成了参观刘累的旅游线路。2000年4月,在史学界和鲁山县委、政府的关心下,鲁山县有关部门又在昭平湖风景区重新修筑了刘累墓,海内外更多的刘姓族人前来寻根问祖。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的记载: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 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於秦,自 为刘氏。 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於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 ,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高祖七世孙宣帝,生楚孝王嚣,嚣生思王衍,衍生纡,纡生居巢侯般,字伯 兴。般生恺 ,字伯豫,太尉、司空。生茂,字叔盛,司空、太中大夫,徙居丛亭里。恺六世孙讷, 晋司隶校尉。孙宪生羡。羡二子:敏、该。敏从子僧利。


  延伸阅读:

李乔:刘氏得姓 始自刘累


李乔出席2014年海峡两岸刘氏宗亲交流论坛并做主旨演讲。(中国台湾网 刘莹 摄)



 中国台湾网9月25日消息 日前,2014年海峡两岸刘氏宗亲交流论坛在台北举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乔出席本次活动,李乔以谱序、墓志为例作分析,总结出“刘氏得姓,始自刘累”,以下是演讲全文:

       关于刘氏得姓始祖,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尧帝裔孙刘累的,有说尧帝长子监明的,有说监明之子式的,有说尧帝次子丹朱的,有说尧帝九子源明的,可谓是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本人觉得确定谁是刘氏得姓始祖应遵循以史为据,尊重宗亲感情为基本原则,此前已有多人以史籍为据对刘氏得姓始祖做过论证,而从刘氏宗亲认可 的角度来论证刘氏始祖的文章还比较少。为此,本人愿抛砖引玉,从这个角度切入,对刘氏得姓始祖做一研究,以期有更好的研究成果出现。

       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家谱作为记录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一种载体,是人们追宗认祖的重要依据。谱序作为家谱重要组成部分,不仅 记载宗族编修家谱的起因,还要对家族姓氏的起源、家族的迁徙流转和发展的过程做概略介绍,很多述及得姓始祖,而依据家谱撰成的墓志也往往追述传主得姓始 祖,成为人们寻根认祖的重要文献。为此,本文选取刘氏家谱谱序以及刘氏族人墓志对刘氏得姓始祖做一分析。

    一、家谱中关于刘氏得姓始祖刘累的记载

       在笔者所见刘氏家谱中,把刘累视作得姓始祖的比比皆是,其中不少直接把刘累认作得姓始祖,如,明代吏部尚书王直所作《龛溪刘氏族谱序》称:“陶唐氏之后封于刘,刘累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其仕晋者为范氏,然皆累之后也。”

       明天启五年(1625)宋代学长刘屏山十五世孙刘恩任《续修家乘述》就说:“陶唐氏后有讳累者,实为吾宗之鼻祖。尝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姓曰御龙氏,后龙死不能应孔甲之求,惧而迁于鲁。”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唐末名将刘巨容二十六世孙刘家卿《重修汉平公世系谱序》称:“吾刘氏出自刘累,能扰龙,以事孔甲,在夏则为御龙氏,在商则为豕韦氏,在周则为唐杜氏,在春秋则为范氏,在秦复姓刘氏。”

        清道光十年(1830)薛约《重修戏鱼墩刘氏宗谱序》载:“刘之为姓,肇于夏孔甲时扰龙之刘累。”

        清同治十三年(1874)邓元燮《刘氏续修谱序》谓:“考邹祁刘氏,其上世首自刘累,以豢龙事孔甲,为豢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在晋为士氏,暴秦之末,士氏后有太公者,其三子邦为沛公。”

        刘奉璋《受姓源流考》载:“刘氏凡二十五望族,并陶唐氏刘累之后……夏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事孔甲,赐氏曰御龙氏,代有豕韦氏、彭姓之国,故在商为 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唐、杜二国名。商末豕韦氏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世孙会仕晋为士师,又为士氏,食邑于随, 后更受范,复世为范氏。士会奔秦,后归晋,有子留秦不归,复累姓为刘氏”

        而元延祐七年(1320)刘仕珍、刘仕青《旧叙》虽然没有直说刘氏得姓始祖为刘累,但从其“余族之得姓于夏,有刘氏焉” 可知,刘氏得姓在夏代,始于刘累。

        在刘氏得姓方式上,有的认为刘氏得姓源自刘累封刘,如,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德县教谕朱廉《续修宗谱序》称:“刘氏系本陶唐,累公膺豢龙之命,食采于刘,后即以刘为姓。”

        民国九年(1920)刘国翔《重修族谱记》也说:“溯我刘氏,自累公受姓于刘,由夏历商至周,而显延于沛汉,续于昭烈,经晋而唐。”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刘源浚《彭城刘氏世谱旧序》载:“刘之先出自陶唐,其嗣封于刘,后因以刘为氏。至夏时,其裔孙生而有文在手,成刘累二字,后 封为累侯……刘累学扰龙以事孔甲,当时以官为氏,在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宣王时,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称士氏,及曾孙士会,于鲁文公六 年如秦,七年以其族奔秦,十三年晋人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而诱士会,归于晋,其处秦者遂复刘累之姓。” 文中虽然没有直说因刘累封刘而有刘氏,但从“刘之先出自陶唐,其嗣封于刘,后因以刘为氏”和“其处秦者遂复刘累之姓”仍然可以推出刘氏因刘累封刘而得姓的 结论。

        有的则认为刘氏是以刘累之名为姓而来,如,明代大文学家宋濂在《泰和刘氏先德录》序中就说:“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 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蔿,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 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由始,凡六更矣。”

        《上虞刘氏宗谱》卷首《受姓世次》也说:“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尝学扰龙于豢龙氏,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 氏。在周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子士蔿。士蔿生成伯缺,缺生士会。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

        《起霞刘氏宗谱》所载《刘氏族谱源流序》称:“刘之姓昉于帝尧之孙生而左手有文,成刘累二字,帝后封为累侯。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杜柏氏,有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蔿,士蔿生成伯,成伯生士会,皆以官为氏。士会奔秦,后归晋,有子留于秦,遂复刘姓。”

        《余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编》所载《刘氏世系源流》云:“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而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为姓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 氏,在周为杜柏,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蔿,士蔿生成伯,成伯生士会,士会适秦,复归晋,有子步留秦,自为刘氏。”

        更多族谱虽然没有明确刘累为刘氏得姓始祖,但均强调刘累作为刘姓第一人在家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南宋文学家谢枋得《弋阳刘氏会修迁派叙》称:“夫刘氏之先出自陶唐,本轩辕之后,有刘累扰龙事夏王孔甲,因封为御龙氏。其后族大派繁,有二十五望焉。”

        宋代迪功郎刘孝祥《刘氏原姓》谓:“刘氏之先,出自陶唐。陶唐氏既衰,后有刘累者,学扰龙以事孔甲,赐姓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 为范氏。晋范武子士会当灵公之世,鲁文公之年,以其族奔秦,秦人患秦之用士会也,相与谋复之,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晋归秦,以诱士会。士会归晋,其别宗处于 秦者,为刘氏。”

        南宋文学家王十朋《刘氏宗谱序》曰:“刘氏之姓出自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后刘累事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士会奔秦后归晋,有子留于秦,为刘氏。此刘氏郡名之所由来也。”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刘盛大《晋陵新安源流补遗》载:“刘氏乃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以豢龙事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者为刘氏。”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周清原《洪洞刘氏族谱序》称:“史称刘氏之先为豢龙氏,昔刘累善豢龙,尝养二龙以事夏后孔甲,孔甲喜,氏之曰豢龙。无何其雌者死,累醢而进之,惧其复问也,则弃而逃之,其子孙复为刘氏云。”

        康熙五十四年刘镇《宗谱自序》曰:“陶唐之后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氏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奔晋者为刘氏。”

        康熙六十年刘标《世谱源流考》谓:“刘之姓出自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因以为姓,至刘累以豢龙事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豕韦国。于唐为杜 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师,以官为氏,士蔿为大司空,生成伯,成伯生会,字季文,食邑于范,又为范氏。世为晋卿,后奔秦复归晋,有子留于秦,复为刘氏。”

刘士鸥《宗谱源流考》载:“刘之先出自陶唐氏,至刘累以豢龙事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再传而生士会,会在晋卿中最贤,先尝奔秦,归而将中军,邑于范,其子处秦者,复为刘氏。”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刘仕梅《中湘升廷山刘氏三修族谱序》称:“我刘氏系出陶唐氏之后,裔孙刘累事夏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奔晋,处者为刘氏。”

论坛现场。(中国台湾网 刘莹 摄)


二、墓志中关于刘氏得姓始祖刘累的记载

        墓志是中国古代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重要文体,往往追述传主得姓始祖,刘氏族人墓志也不例外,不少墓志将刘累视作刘氏得姓始祖,如《北魏刘贤墓志》就认为 刘累分封于刘地,是刘氏的得姓始祖:“君讳贤,字落侯,朔方人也。其先出自轩辕皇帝,下及刘累,豢龙孔甲,受爵于刘,因土命氏。随会归晋,留子处秦,还复 刘氏,以守先祀。”

        《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太保太尉公录尚书事都督冀定瀛殷并凉汾晋建郏肆十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郏肆二州大中正第一酋长敷城县开国公刘(懿)君墓志铭》 认为刘氏家族是由刘累豢龙开启的,“君讳懿,字贵珍,弘农华阴人也。自豢龙启冑,赤乌降祥,盘石相连,犬牙交错,长原远叶,繁衍不穷,斧衣朱绂,蝉联弈 世” 。

        唐时,刘氏族人的墓志把刘累尊为刘氏得姓始祖的不胜枚举,如《大唐故刘君(普曜)墓志铭并序》曰:“君讳普曜,字叔明,河间人也,其先出自帝尧刘累之胤,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后有仕晋,食采于随,士会既自秦归,处者遂复累姓。”

        唐故处士刘君墓志铭并序》载:“君讳德师,字仁楷,彭城人也。昔驯螭夏载,攸彰命氏之源。”

        《大唐故秘阁历生刘君墓志铭并序》云:“君讳守忠,字高节,楚国彭城人也。原夫玄珪锡成,御龙所以命氏。”

        《大周王氏故刘夫人墓志铭并序》谓:“开封命氏,创业于陶唐;得姓承家,肇基于刘累。”

        《大周刘君墓志铭并序》曰:“公讳俭,字謩,彭城人也。祖开,隋洛州伊阙县令,因而家焉,故今为洛阳人也。原夫豢龙锡氏,见自素王之传,断蛇受命,闻乎赤帝之纪。”

        《周故刘君墓志之文铭》载:“君讳基,字张宜,潞城人也。其唐尧之苗裔,刘累之胤绪。”

        《大唐河间邢君故刘夫人墓志铭并序》云:“夫人讳达,徐州彭城人也。父汝州梁县丞之女。昔日豢龙在夏,卯金得姓。”

        《大唐故忠武将军河南府怀音府长上折冲上柱国河间君刘君墓志铭并序》谓:“公讳□,字庭训,沛国丰人。古者生而有文,因官得姓。尧之妃见日累累有南流,感而有娠,生子有文在其手曰刘,因以为氏。”

        《大唐故安乡郡长史黄府君夫人彭城刘氏龛铭并序》曰:“夫人讳字,彭城人也。扰龙肇裔,斩蛇丕绪,保姓受氏,不陨其名。”

        《大唐故刘君合葬墓志铭并序》云:“君讳智,字奉智,其先彭城郡人也。恭闻受氏于夏,受命于秦,创庶天官,化被江汉,爰洎魏晋,代列侯伯,令为京兆府泾阳县人也。”

        《大唐故同经略副使承务郎沧州鲁城县令刘公墓志铭并序》载:“公讳谈,字再平,始自唐尧元妃之□刘累之后,因著其氏也。”

        《唐故左卫刘府君墓志铭》曰:“公讳僧,字彦达,本河间郡人也。五代祖因官关右,遇乱不归,故今为长安县人焉。昔豢龙夏代,开命氏之源;断蛇沛泽,启兴王之运。”

        《唐故梁国刘府君墓铭有序》云:“府君讳理,字美玉,梁郡人。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孔甲,因而氏焉。”

        《大周故处士刘君墓志铭并序》谓:“君讳通,字弘易,沛郡彭城人也。其先陶唐氏之苗胤刘累之后。”

        《周故枢密副承旨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城刘府君(琪)墓志铭并序》称:“刘氏出陶唐之后累,以御龙事夏孔甲,载籍始著,厥族渐昌。”

更多墓志虽然没有明说刘累为刘氏得姓始祖,但对刘累在刘氏家族发展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如,《唐故昭义征马军百人将云麾将军试殿中监彭城刘君(秀珍)墓志铭并叙》曰:“惟公(秀珍)之先,自帝陶唐氏光宅天下,有裔子刘累,为帝御龙,而兴其祚。”

        其中不少墓志将刘累御龙与刘邦斩蛇相提并论,如,《大唐并州晋阳县令李君夫人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云:“夫人刘氏,彭城人也。昔夏业开图,御龙标其盛列;汉朝启祚,斩蛇茂其隆基。”

        《大唐故十学士太子中舍人上柱国河间县开国男赠率更令刘府君墓志》载:“公讳浚,字德深,汴州尉氏人也……铭曰:豢龙有氏,斩蛇方贵,礼乐相承,衣冠不坠。”

        《大唐故朝散大夫行申州长史上柱国刘府君墓志铭并序》谓:“君讳如璋,字子玉,弘农人也。原夫玄珪锡祉,御龙系其芳胤;彤云应符,斩蛇开其景业。”

        《大唐故骑都尉刘君墓志铭并序》称:“君讳节,字守操,河间人也。远祖因官上党,子孙家焉,故今为潞州上党人也。自豢龙积庆,翊夏室以先鸣;斩蛇也累福,成汉邦而得浚。”

三、结论:刘氏得姓,始自刘累

        从谱序、墓志来看,刘累被刘氏族人奉为得姓始祖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以国为氏。刘累封于刘地,其后人以国为氏,是刘氏的一个来源;一是以名为氏。刘累后人以其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是刘氏的又一个来源。这两种说法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可以从古代姓氏史籍中找到其来源。

        以国为氏的说法源于唐林宝《元和姓纂》、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等姓氏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者为刘氏。”

        《通志·氏族略》亦曰:“刘氏,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 氏,亦为杜伯,以成王灭唐而迁之于杜也,今永兴长安县南十里下杜城是也。至宣王灭其国,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于秦 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

        不过,上述史籍并未说明具体是谁被封在刘地,更未述及刘累被封于刘地,其他史籍也没有刘累封刘的记载,相反汉代流行的纬书《尚书中候》、宋代罗泌《路 史》认为被封于刘地的是尧帝长子监明的儿子。《尚书中候》载:“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封于刘。” 《路史》亦有“尧之子十,其长号监明,先死而不得立……监明之嗣式封于刘,其后有刘累” 的记载。清代姓氏学大家张澍《姓氏寻源》也记载说:“帝尧娶散宜氏之女女皇,生长子监明。(监明)先死,监明之子式封于刘,其后有刘累。”

        对于监明之子封刘的说法,古代史家多有质疑,就连提出此说的罗泌也底气不足,他在“尧之子十,其长号监明,先死而不得立……监明之嗣式封于刘,其后有刘 累”之后又作注说:“《唐表》云,陶唐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按,《左传》:有文在手曰刘。”清代史学家梁玉绳也认为监明封刘不可信,他说:“《左 传》、《路史》谓尧长子考监明之子,封留为留氏(留与刘通),累出其后。恐不可信。” 近代学者章炳麟也说:“《纬书》说监明为镏(镏与刘通)姓,尧子有监明,未知所出,不可信。”

        而刘累封刘的说法,史籍不见记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累封于刘地,其后人以国为氏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刘氏家谱、墓志将刘累认作刘国始封国主,或是刘氏族人出于对刘累爱戴与敬仰附会的结果。

        以名为氏的说法最早见于《新唐书》,该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 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 氏。” 南宋文史学家邓名世也持此观点,他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说:刘氏“出自祁姓,陶唐氏之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王孔甲,为御龙 氏。商高宗武丁时,徙封豕韦,又为豕韦氏。商末,徙封于唐,居尧之故墟,又为唐氏。周成王灭唐,封其后于杜陵,又为杜氏。杜伯事周宣王,无罪见杀。其子隰 叔奔晋,生士蒍,为士师,有功,因官命氏,又为士氏。蒍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鲁文公六年,晋人使士会逆公子雍,不得入,士会遂留事秦。晋灵公八年,晋召 士会于秦,秦人归之。其子孙处秦为刘氏。”

        刘累得名方式虽然听起来有些离奇,但刘累确有其人,其以名为氏的得姓方式也符合中国古代姓氏起源的规律。

        刘氏起源复杂,要搞清其来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清代史学家、谱学家陶澍在为刘氏家谱作序时,就曾两次发出刘氏家谱难谱的感概,他说:“盖余考古姓氏 之书,其最难谱者莫如刘氏。”又说:“谱学难,而谱刘氏尤难。”尽管如此,刘累作为刘氏的得姓始祖不仅得到了刘氏族人的广泛认可,也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作 为一种文化寻根,我们仍然可以说,刘氏得姓,始自刘累。

        此次活动由中国台湾网、平顶山市刘氏文化研究会和旺旺中时传媒集团、台湾刘氏宗亲会总会共同主办。本届论坛是为凝聚两岸民众的血脉亲情,链接两岸刘氏的宗族情谊,整合两岸姓氏宗亲团体力量,促进刘氏宗亲共同发展而搭建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

(中国台湾网 李瑞艳)



弘扬刘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

四海一家,天地一刘。

打造刘氏宗亲沟通、交流平台。

祝福刘氏宗族薪火相传、英才辈出、经邦济世、共铸辉煌!




刘氏故事

刘姓必看!!古代两大皇帝家族的碰撞——...
刘姓必看!!古代两大皇帝家族的碰撞——谁才是名副其实的王中之王?
唐尧与祁姓刘氏 ...
唐尧与祁姓刘氏